ELISA试剂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试剂盒)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研究、医学诊断、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的重要检测工具。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免疫学原理定量或定性检测样品中某一特定抗原或抗体。ELISA试剂盒的核心技术基于抗原-抗体反应,并通过酶标记的二级抗体或抗原与底物反应生成可测量的信号,从而实现目标物质的检测。
1. ELISA试剂盒的基本原理
ELISA试剂盒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免疫反应的特异性和酶的催化特性。具体步骤如下:
-
抗原或抗体固定:在ELISA试剂盒的96孔板中,首先固定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取决于检测目标)。这些固定在孔板表面的抗原或抗体是用来与样品中的相应分子发生特异性结合的。
-
样品加入与结合:将待测样品加入孔板中,样品中的目标物质(如抗体或抗原)会与孔板上的固定抗原或抗体结合。
-
二级抗体结合:加入带有酶标记的二级抗体,二级抗体将与样品中的目标物质结合,形成抗体-抗原复合物。
-
底物反应:加入酶底物溶液,酶催化底物反应生成显色或发光产物。生成的信号强度与样品中目标物质的浓度成正比。
-
结果分析:通过分光光度计等设备测量反应产生的吸光度(或发光强度),并与标准曲线比较,从而定量分析样品中目标物质的浓度。
2. ELISA试剂盒的分类
ELISA试剂盒根据检测的类型和原理不同,通常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
间接ELISA:主要用于检测抗体。在这种类型的ELISA中,固定已知抗原,样品中的抗体会与抗原结合,再与酶标记的二级抗体结合,最终通过显色反应检测。
-
直接ELISA:直接用于检测抗原,抗原直接固定在孔板上,样品中的抗体与抗原结合,二级抗体再进行酶标记, 显色。
-
夹心ELISA:主要用于检测抗原。在此方法中,抗原被两层抗体“夹住”,通过二级酶标记抗体进一步结合后,生成显色反应。这种方法特别适合于复杂样品中的目标物质的检测。
-
竞争ELISA: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与固定在孔板上的已知浓度的抗原或抗体竞争结合。底物反应的信号与目标物质的浓度成反比。
此产品,为我司的优势产品,无论是国内现货还是进口产品,因为销售量巨大外加上是一级代理商,品质和价格都具有相当的竞争力。" PCR原理和步骤 PCR(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聚合酶链反应) 是一种选择性体外扩增DNA或RNA的方法 它包括三个基本步骤: (1) 变性(Denature):目的双链DNA片段在94℃下解链; (2) 退火(Anneal):两种寡核苷酸引物在适当温度 (50℃左右)下与模板上的目的序列通过氢键配对; (3) 延伸(Extension):在Taq DNA聚合酶合成DNA 的最适温度下,以目的DNA为模板进行合成. 由这三个基本步骤组成一轮循环, 理论上每一轮循环将使目的DNA 扩增一倍 (4)这些经合成产生的DNA又可作为下一轮循环的模板. 所以经25-35轮循环就可使DNA扩增达106 倍。 一、PCR反应中的主要成份 1. 引物:PCR反应产物的特由一对上下游引物所决定。 引物的好坏往往是PCR成败的关键。 引物设计和选择目的DNA 序列区域时可遵循下列原则: (1) 引物长度约为16-30bp, 太短会降低退火温度影响引物与模板配对, 从而使非特。太长则比较浪费,且难以合成。 (2) 引物中G+C含量通常为40%-60%,可按下式粗略估计引物的解链温度 Tm=4(G+C)+2(A+T).(3) 四种碱基应随机分布,在3'端不存在连续3个 G或C,因这样易导致错误引发。 (4) 引物3'端与目的序列阅读框架中子或 位核苷酸对应, 以减少由于子摆动产生的不配对。 (5) 在引物内, 尤其在3'端应不存在二级结构。 (6) 两引物之间尤其在3'端不能互补, 以防出现引物二聚体. 减少产量。两引物间不存在4个连续碱基的同源性或互补性。 (7) 引物5'端对扩增特影响不大, 可在引物设计时加上限制酶位点、 核糖体结合位点、起始子、缺失或插入突变位点以及标记生物素、 荧光素、等. 通常应在5'端限制酶位点外再加1-2个保护碱基。 (8) 引物不与模板结合位点以外的序列互补。所扩增产物本身无稳定的 二级结构, 以免产生非特扩增,影响产量。 (9) 简并引物应选用简并程度低的子, 例如选用只有一种子的 Met, 3'端应不存在简并性。否则可能由于产量低而看不见扩增产物。 |
羊神经保护因子 CVNPF ELISA试剂盒
小鼠乙醇脱氢酶 ADH ELISA试剂盒
人乳铁传递蛋白/乳铁蛋白 LF/LTF ELISA试剂盒
...查看全文 >